计算技术上太空难不难?| CNCC
随着网络和算力基础设施逐步从地面延伸至太空,如何将地面计算技术迁移到复杂的星载环境,已成为推动天地一体化网络智能化应用的关键问题。在此背景下,卫星计算不仅关系到通信网络的演进,更有可能开辟计算机学科的新方向。但是,将计算机技术上太空到底难不难?
随着网络和算力基础设施逐步从地面延伸至太空,如何将地面计算技术迁移到复杂的星载环境,已成为推动天地一体化网络智能化应用的关键问题。在此背景下,卫星计算不仅关系到通信网络的演进,更有可能开辟计算机学科的新方向。但是,将计算机技术上太空到底难不难?
在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的时代背景下,算力作为支撑千行百业智能化升级的核心基础,面临效率提升、生态兼容和应用场景多样化的挑战。如何构建开放协同、自主创新的计算生态,成为推动行业变革的关键。
9月12日,蚂蚁密算、浙江大学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16家国内顶级产学研机构,于2025 Inclusion·外滩大会联合发布《密态计算技术白皮书》,披露密态计算在降低成本、提高安全、规模化应用、互联互通等方面的最新进展,回应业界的五大关键认知误区。
9月12日,在2025 Inclusion·外滩大会上,蚂蚁密算、浙江大学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16家国内顶级产学研机构联合发布《密态计算技术白皮书》,披露密态计算在降低成本、提高安全、规模化应用、互联互通等方面的最新进展。
数据要素建设提速的背景下,密态计算在多个行业实现突破性应用,从技术验证阶段迈向规模化商业落地,然而产业界仍存在一些误解。9月12日,在2025 Inclusion·外滩大会上,蚂蚁密算、浙江大学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16家国内顶级产学研机构联合发布《密态计算技术
9月12日,在2025 Inclusion·外滩大会上,蚂蚁密算、浙江大学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16家国内顶级产学研机构联合发布《密态计算技术白皮书》,披露密态计算在降低成本、提高安全、规模化应用、互联互通等方面的最新进展,回应业界的五大关键认知误区。
当前,人工智能(AI)训练等复杂任务的规模持续扩大,各行各业对算力提升的需求与日俱增。而传统电子计算架构受到“冯·诺依曼瓶颈”等问题限制,量子计算目前又处于发展初期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用光而非电来处理数据的光计算技术应运而生,并逐渐崭露头角。
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,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“一种构建商品溯源平台的方法及装置”的专利,公开号CN119991143A,申请日期为2024年12月。